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杨雨婷):1月7日至12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将开始其为期6天的非洲五国之行。连续27年,中国外长的新年首访选择了这片与中国相距遥远,却称得上是联系最为紧密的大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随着中非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中非民众之间的交往与互信也愈发加深,其中涌现出了无数动人故事。这些故事大多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也许他们的国籍、肤色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但却都同样怀揣梦想、勇敢打拼。在这一系列节目中,我们将和您分享他们的多彩故事,感受他们的绚丽人生!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来认识一位在中国中南部城市——武汉学医的非洲姑娘。
2016年11月的一天,武汉。早上七点,还未亮透的天空中飘着绵绵小雪。一位大眼睛、卷头发、黑皮肤的非洲姑娘背着个大大的双肩包快步走在街头。她的名字叫阿娜,来自距离武汉千里之外的东非国家坦桑尼亚,目前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妇产科专业三年级硕士研究生。二十分钟以后,阿娜赶到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妇产科病房区,换上白大褂,开始和其他同学一道跟随导师查房,积累临床经验。这是她每天早上的必修课。
整个过程中,阿娜一直都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生怕遗漏了导师讲解的要点。
阿娜的导师主攻妇产科癌症方向,所以在查房时常常会接触许多癌症患者。谈起每天查房的经历,阿娜说:“一般人刚进病房,看到那么多癌症病人,心情不好是正常的。这些病人正在承受着痛苦,她们患了癌症却不知道怎么办,她们出于信任,来找医生寻求办法。对于我们医生而言,只有同情心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告诉病人应该怎么办,尽心尽力地为她们治疗。人们说医生的心都很硬,其实并非如此,医生需要在病人绝望的时候给他们希望,所以医生的内心首先要强大。”
查房结束,顾不得休息,阿娜迅速收拾好东西,前往实验室。她还有研究任务要完成。
点燃酒精灯,给器具消毒,取细胞样本,阿娜熟练又仔细地操作着。实验室工作是阿娜特别喜欢的领域之一,为了课题研究,她可以在实验室里持续工作数个小时。
阿娜的导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汪宏波教授曾经带领过多名外籍留学生,好学的阿娜给他留下非常不错的印象,“她给我的印象就是非常勤奋,有时候甚至比中国学生还要勤奋,也很好学。每次的课上,她都能认真听讲,而且能提出问题来,她还会一点中文,所以和同学之间交流啊,跟病人交流啊非常方便,她也很聪明,前不久,她拿着她的一份研究的结果给我看,我当时很惊讶,她基本上把一个硕士研究生要掌握的实验室基本的生物技术做得非常好,非常难得,因为一个外国学生对这些基本的生物技术掌握得这么好,我非常满意。”
阿娜是2006年到中国开始她的医学生涯的。那一年,她刚刚高中毕业,就成功申请到了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了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留学名额。她也是同期26名赴中国留学的坦桑尼亚学生中唯一一位女孩儿。现在回忆起当年的情形,阿娜依然心情激动,“当时我真的很开心,但同时又有些担忧,毕竟中国真的是离家太远了。我爸爸觉得这是个开阔眼界的好机会,但妈妈还是会更担心我以后在异国的生活。我自己觉得机会如此难得,很多人想去都不能如愿,我绝不能浪费这个机会,一定要去。后来妈妈想通了,决定支持我,叮嘱我要用功学习。”
带着家人的牵挂期盼和自己的梦想,阿娜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初到武汉,人地生疏,语言、饮食习惯、课程任务等很多方面都让她感到有些不习惯,是朋友、同学和老师的鼓励和陪伴让她渡过了最初的留学时光。
离学校不远的街道拐角处有一家烧烤摊,没有课业的晚上,阿娜就会和朋友们来这儿坐坐,聊聊天。生活学业上的困惑似乎都能在这谈笑间烟消云散。能够和朋友们一起品尝生活的新鲜与快乐,一起分担现实的压力和愁绪,让阿娜觉得很温暖,“真的要特别感谢和我同期的其他留学生,他们拿我当亲姐妹一样对待,尤其是在刚到武汉的头一年,我们大家特别地团结,而且其他同学老师也很热心地帮助我们,尽管还是会想家,但却不觉得孤单。除了语言关比较难过之外,没过多久,生活上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在中国近十年的生活已经在阿娜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对她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刚来武汉时还曾哭鼻子的小姑娘,现在变得更加坚强而独立,在跟家里打电话时,也会主动关心家里的情况,希望能给家人帮把手。
如今,阿娜还会用地道的中文点餐,走起路来也比在家乡时快了。
阿娜说,这些年见她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我真的学到了好多东西。先举个学业上的例子吧,我刚开始做实验室工作的时候真的什么都不懂,好在我的中国同学们都特别热心的帮助我,还告诉我说不用道谢,因为这些知识也是他们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希望我学会了之后也能帮助其他人,他们觉得帮助别人学会这些东西是自己的责任,我真的觉得这种传递很让人感动;另外一个就是中国人时间观念和理财能力都很强,我觉得这些是很重要的。这十年在中国的生活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除了武汉,我还去了其他城市,比如南京、北京、广州等等,了解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2017年夏天,阿娜就要毕业了。像多数医学生一样,她在校的最后一年变得更加忙碌了。除了学位论文和实习,她也要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打算。阿娜说,她不会因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薪水待遇而选择长期定居在中国,她期待着回国为自己国家的女性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首先,妇产科是特别重要的一门医学学科。目前世界上女性群体数量庞大,她们都可能需要医疗帮助,在坦桑尼亚,很多偏远地区都面临医药短缺问题,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我想如果医生数量增多,那么就有人手可以派往那些地区提供医疗援助。而且我自己本身很喜欢做研究,想了解妇科疾病的病理以及治愈方法。很期待以后可以和祖国的其他同行一道为完善祖国的医疗事业,特别是女性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
至于何时回国,阿娜表示还不确定,至少不是现在,“毕业之后肯定是会回国的工作的,但是我想先深造一下,因为我回国很想做一名医学院的老师,这就要求我必须有更高的学历。我很想当老师,因为如果只是做一个医生,那可能只能帮助到自己的患者,但如果做了老师,就可以把自己的知识传递给很多人,培养出更多的医生,也就能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近年来,随着中非在教育领域一系列合作的开展,像阿娜这样来华留学的非洲学子越来越多。据中国教育在线、来华留学网联合发布的《2014年来华留学调查报告》,从2005到2014年,非洲来华留学人数增长势头迅猛,年均增速达34.69%。这一方面显示了国力迅速提升的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中非加强交流合作的实质体现。
作为中非合作的受益者,在中国生活多年的阿娜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她的“第二故乡”。她期待着自己的非洲同胞和身边的中国朋友能够多走动,多往来,“我真心希望其他非洲同胞能亲自到中国来看一看,了解真实的中国,不要只凭借自己听到的或者从电视上看到的来理解中国,当然也欢迎更多的中国朋友到非洲去,亲自感受一下非洲的社会文化。”
原文地址:http://news.cri.cn/20170106/3a82e6fc-3860-b8cc-3f2a-d2e3c0ea1a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