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学院

首页  -  孔子学院  -  正文

中文为舟,乘风破浪:国际中文日暨牡丹花节文化活动在巴西米大绽放异彩

作者:崔广莹编辑:发布:2025-04-21点击量:

巴西当地时间4月16日,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第二教学楼礼堂内洋溢着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一场以“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为主题的国际中文日文化活动在此盛大举行。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交流盛宴,由华中科技大学-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孔子学院与山东成武县委宣传部携手打造,以“牡丹传情·菏泽有请,香约巴西”文化游园会的形式,共同庆祝第十六个国际中文日,让中巴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生。

雨润万物,字载千秋

活动当日大雨如注,恰如“仓颉造字、雨粟天降”的传说,为庆典赋予了别样的文化寓意。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崔广莹在致辞中回顾了汉字诞生的神话传说,将牡丹——这一被誉为“花中之王”的中华文化符号,生动地介绍给了巴西师生。牡丹不仅象征着幸福与吉祥,更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此次国际中文日文化活动中引人注目的文化符号。互动问答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答对者收获的不仅是精美的牡丹与熊猫玩偶,更是在欢笑中与中国文化的一次美丽邂逅。


牡丹传情,笔墨寄心

活动现场,牡丹图案的明信片成为了传递心声的使者。学生们在明信片上用中文书写下对国际中文日的美好祝愿,一句句真挚的话语汇聚成祝福墙上的璀璨星光。“巴西和中国永远在一起”、“我想去中国!”……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诉说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也是真挚情感在这片异国土地上的自然流露。朱讯同学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诗意与牡丹相映成趣,将李白诗中的意境与牡丹之美融为一体,展现了跨文化交流中诗意的共鸣与心灵的触动。

更为特别的是,崔广莹院长现场即席作画,一朵牡丹在笔下缓缓盛开,惟妙惟肖。画作甫成,便引来围观者阵阵惊叹。伦敦大学贝克学院的一位巴西籍教授对此表达浓厚兴趣,希望将其带回珍藏。崔院长欣然相赠,这幅牡丹画作也由此成为中巴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书画同源,墨韵传情。书法体验现场,崔院长亲自把着学生的手,与他们一同运笔,引导学生细腻体会提、按、顿、挫的笔法变化,在一笔一划中感受汉字之美。


汉服翩跹,古韵悠长

汉服体验区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十套精美汉服被学生们争相试穿,换装那一刻,他们仿佛穿越时空,化身“来华使者”。身着汉服的“女使者”头戴牡丹花、手执油纸伞,在“曹州牡丹甲天下”的展示牌前三五成群合影,用镜头定格这场跨文化的美丽相遇。悠扬的古筝声悄然响起,使者们闻声而至,轻步围聚,驻足聆听。衣袂轻扬、琴音婉转,一幅动静交融的东方画卷缓缓铺开。身着汉服的潘雨楠老师为活动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茶艺表演。从温杯、置茶、冲泡到奉茶,每一个环节都展现了东方茶道的从容与内敛。着汉服、听雅乐、品香茗,此情此景让学生在品味中感悟,于体验中升华,中华文化,难以忘怀。

特色零食,套圈竞得

琳琅满目的中国零食饮料套圈游戏成为活动现场的一大亮点。旺旺雪饼、大白兔奶糖、果冻、雪丽糍、营养快线等精美的中华美食整齐陈列,色彩斑斓,诱人垂涎瞬间。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每当有同学成功套中心仪的零食,现场便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大家套中的不仅是零食饮料,更是对中华文化的好奇与喜爱,感受着互动中传递的文化魅力与欢乐氛围。

拓印摊位与剪纸摊位前同样热闹非凡。学生们亲手制作的“柿柿如意”、“年年有鱼”等拓印作品,以及跃然纸上的牡丹花剪纸,无不展现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与热爱。

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度交流的宝贵机会。刚开始学习中文的学生积极向学长学姐请教学习方法,而米大建筑学院与伦敦大学贝克学院的教授们也借此机会与孔子学院探讨合作项目。更有学生意犹未尽,兴奋地询问:“这样的活动明天还会继续吗?”

中文为舟,乘风破浪;中文为楫,扬帆远航。正如外方院长Miriam Mansur所说:这场国际中文日文化活动不仅能让巴西师生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能促进中巴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未来,米大孔院将继续努力,以中文为桥梁,以文化为纽带,跨越时空的界限,共同守护国际中文日这份文化的盛名与传承,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